谁能想到,一只被贴上“退市警告”标签的股票,竟能在一年内从深渊跃升为明星?某公司股价从跌破1元到飙升12倍的剧情,堪称A股市场近年最魔幻的逆袭案例。
2023年,这家主营传统机顶盒业务的企业,因连续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。 当股价跌破1元、市值缩水至不足5亿元时,无数散户在绝望中抛售筹码。 某位投资者回忆:“当时觉得肯定要退市了,0.8元割肉的时候手都在抖。 ”
公司突然宣布股东计划增持5000万至1亿股,这相当于流通盘的40%。 资本市场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——在ST板块,大额增持往往暗藏玄机。 果然,后续披露显示,增持方背后浮现出新能源领域资深资本团队的身影。
2024年报显示,这家曾被戏称为“过时机顶盒厂”的企业,新能源电池及电芯贸易收入占比飙升至71%,而传统业务萎缩至17%。 更惊人的是2025年一季报:单季度净利润1.25亿元,超过此前六年亏损总和。
业内人士透露,某互联网巨头的数据中心电源订单就占其当期收入的35%。 与此同时,海外市场收入暴涨121倍,主要来自东南亚新能源换电市场。
2024年6月,某私募基金通过二级市场购入4.2%股权,随后推动公司注册地迁至税收洼地。 同年11月,公司以1元对价收购某锂电池实验室,该实验室持有的三项固态电池专利,估值后被某券商研报认定为“潜在价值超20亿元”。
2025年4月,某营业部席位连续三日霸榜买入金额榜首,单日成交占比多次突破15%。 游资的涌入将日均换手率从不足1%拉升至25%,股价在47个交易日内出现14次涨停。
有审计机构指出,其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89天骤降至17天,远快于行业平均水平。 某财务专家公开质疑:“这种突变要么是商业模式革命,要么可能存在财务技术处理。 ”
截至2025年一季度,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从18%提升至43%,自然人股东数量却减少32%。 某私募经理评价:“这不像散户推动的行情,更像是筹码高度集中后的控盘游戏。 ”
2024年新基建补贴细则出台后,公司立即申报了三个数据中心电源项目。 地方政府公示信息显示,这些项目共计获得2.3亿元专项补贴,占其当年净利润的33%。
现在回看这场资本盛宴,每个节点都充满戏剧性:从跌破面值的恐慌抛售,到游资击鼓传花的疯狂,再到基本面逆转的“神迹”。 某券商分析师在路演时直言:“这是教科书级的困境反转案例,但其中每个环节都值得用放大镜审视。 ”
当股价站上8年新高,那些曾在0.8元割肉的投资者,或许正盯着K线图彻夜难眠。 而持仓者的焦虑同样真实——在某个股票论坛,一条获得高赞的留言写道:“我知道自己在刀尖上跳舞,但音乐还没停。 ”
